文章来源:
这两天翻到关于镜面的项目(上图),看起来这么眼熟。
该项目为莫斯科的马列维奇公园(Malevich Park)内,艺术家格雷戈里·奥列霍夫(Gregory Orekhov)的重新诠释了他的新作品“黑色方块(Black Square)。
而我的项目见上图,是之前做的南京小品建筑竞赛。而上一次类似的项目是在法国(难倒是我两年前投标概念在法国落地了?)
两个项目的区别在于,两块镜面的尺寸和镜面之间的不同。
我的这个竞赛项目是要在一片树林之内做一个景观小品,于是我盯上了这座小桥。见上两图。
设计在桥的对岸各设计一栋房屋,为平行关系。
两栋房屋为小型美术馆,展示画作。
当从美术馆出来,看到对面的建筑,就如上图,图像在两面镜子之间形成无数次反射。
从而形成一种景观。
这位俄罗斯艺术家的项目,两块镜面距离较近。
从草图来看只有3.5米。
他的项目也是在镜面之间形成无数次反射。
而且他的镜子尺寸接近正方形,见上图。
镜面和天空之间可以形成很多酷炫的效果。
我的设计构思来自于之前在清华的项目( 清华x-lab工作区空间室内设计)的经验。
这个场地之前是一个双侧均为镜面的健身房。
而我没有敲掉镜面,为了防止双侧镜面的无限反射效果导致的眩晕,只是把一面镜子贴膜。
使之成为一个单镜面空间。
而这个但镜面空间只在一侧有反射效果。
这样实现了长宽33x9m变为33x18m的空间效果。空间由于反射的存在,不那么狭长了。
而南京的园林小品竞赛,我把这一空间模式搬到室外,形成一种崭新的构思,虽然都是镜面,但室内外的差异使得同样的空间类型,形成完全不一样的体验。
该艺术家的项目在2020年就已建成,而南京的投标在2021年,所以是《信条》式碰撞。难道我进入了诺兰《信条》里的逆空间(文内图片除角标注外,来自互联网)
(完)
无预设工作室设计理念:
无预设是抱着“解决问题”的态度进行工作,
对“工作内容”、“工作方法”、“设计目标”“理论背景”等没有先入为主的预设。
工作室不会一定只做什么类型的设计,
只用什么类型的方法,
只达到什么样预想的目标。
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相对固定的设计模式,
那就是“倾听”“思考”和“有针对性做出反应”。